![]()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 病徵 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致急性肝炎。在患者當中,少於5%的5歲以下兒童,以及30至60%的成年人會出現症狀。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眼白變黃、小便深色及大便呈泥土色或變淺色。不管出現症狀與否,大約5至10%的成人患者及95%受母體感染的嬰兒均不能清除這種病毒,因而變成慢性帶菌者,並可能在日後患上慢性肝炎,肝臟永久損壞或肝癌。 傳播途徑 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患者的血液及體液中,並通過下列途徑傳播給他人: 1. 母親在分娩時或在分娩期間傳給嬰兒。 2. 血液接觸 I. 直接接觸帶病毒血液 II. 與人共用受污染的個人物品,例如牙刷、剃刀及指甲鉗 III. 與人共用受污染針筒 IV. 使用帶病毒的工具穿耳孔、紋身或針灸 V. 輸入受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製成品。 3. 性接觸 潛伏期
潛伏期由45日至160日不等,症狀通常在3個月內出現。 治理方法 患者須有足夠休息和均衡飲食,並避免飲酒。患者在進行性行為前應採取安全預防措施和避免與人共用針筒。 預防方法 1. 避免與人共用針筒、剃刀、牙刷及其他可能受血液污染的物品。 2. 妥當地清洗和包紥傷口。 3. 接觸血液及體液時須戴上手套。 4. 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1份漂白水加49份水)消毒受血液染污的物品。 5. 進行性行為前應採取安全預防措施。 6. 注射有效對抗乙型肝炎的疫苗。免疫注射的程序包括三次疫苗注射,注射程序分別為0,1及6個月。按以上程序完成三次注射的人通常無須再接受加強劑注射。 7. 所有在香港出生的嬰兒均會接受有關的防疫注射。第一次在嬰兒出生時在醫院注射,第二、三次則在母嬰健康院注射。 (請參閱免疫注射時間表) 若嬰兒的母親為帶菌者,嬰兒須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受額外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防止病毒經母親傳給嬰兒。 http://www.chp.gov.hk/tc/content/9/24/27.html
0 評論
發表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