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結) 「醫生,如果香港容許安樂死就好了。」廖女士到腫瘤科醫生覆診,不時透露對生命不太留戀的想法。 八年前,廖女士患上腸癌,治療一年多後病情反覆,腫瘤曾轉移至肺部,以手術切除後,斷斷續續的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亦試過中醫藥、免疫療法和其他另類療法,雖總算能夠控制腫瘤,但最近病情每況愈下,除了氣管受腫瘤侵蝕導致阻塞、盆腔腫瘤壓着膀胱引致痛楚難耐之外,亦出現大便不通。縱使手術為廖太解決了這些問題,但她覺得日子很悶,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厭倦。 醫生在廖太八年來的抗癌路上,可謂「亦師亦友」,自然明白她何以扯到安樂死的頭上——這個病困擾廖太多年,雖然她能繼續打理自己公司的業務,卻久不久有病魔帶着痛楚來「探訪」,治療後卻始終不能完全擺脫它,這種「糾纏」實在令廖太不勝其煩,不期然使她跟醫生提到安樂死的念頭。 每次,醫生聽到她這想法,「常規答案」都是:「香港不能進行安樂死呀,但就算病情真的轉差,我們醫療團隊都會盡力幫你,絕大部分病人的症狀都能受控制。」 的確,關於安樂死,世上只有極少數國家立法容許,例如瑞士和荷蘭,而絕大部分醫護人員都持反對態度。醫護界相信,現時先進的醫療技術能為病人提供各種協助,毋須走到尋死這一步;亦有人以宗教角度出發,認為人類無權結束自己生命;也有人擔心一旦容許安樂死,或會出現濫用,儘管身體狀況並非無藥可救,也有人受迫使了結生命。 」
0 評論
![]() (連結) 小孩子從三四歲開始學寫字,由一筆一劃到掌握書寫技巧、文字運用等。但原來有部分兒童因手腦協調或肢體障礙問題而無法正常書寫,寫一個簡單的字往往比別人用上更多時間,影響學業及公開試成績。 其實如能及早辨別認識書寫困難,這類兒童亦可以如常學習。以下由職業治療師為大家講解如何透過職業訓練或特殊工具,幫助有書寫障礙兒童。 有讀寫障礙的兒童,亦可以透過訓練而獲得改善。 疾病意外 影響寫字 寫字看來很簡單,但原來牽涉身體多個部位之運用及協調。養和醫院職業治療師周潔英說:「寫字需要綜合成熟的認知視覺感及小肌肉控制協調功能,絕對不是簡單的事。雖然現時香港部分幼稚園學生需要學寫字,但只能掌握簡單筆劃,兒童大約到六、七歲,即小學一年級時,就能掌握基本寫字技巧。」 世界盃己開始了,球迷都要在深夜觀看現場直播,翌日卻要抱着疲憊的身軀上學上班,長時間睡眠不足,會對工作和學業造成嚴重影響。
要在睇波和工作上作出平衡,可參考以下建議: 1)睇了幾場球賽後,早上難免會有點疲倦,飲一至兩杯咖啡提神是無可厚非的,但過了午飯時間後便不應再飲,否則體內的咖啡因在晚上還未排出體外,會嚴重影響睡眠質素。 2)連續睇了數場球場後,身體會開始進入渴睡的狀態,不妨在週末償還睡債,以免身體不勝負荷。 3)當賽事是在淩晨三時或早上六時開始,不妨放工放學後後早點回家,提早上床休息,球賽開始時才起床。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即時入睡,回家後可把燈光調暗,甚至戴上太陽眼鏡,減少光線進入眼睛,令腦裏的松果腺提早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有助入眠。必要時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服用褪黑激素補充劑,但切忌服用安眠藥,以免上癮。飲酒雖然有助入睡,但會影響睡眠質素,結果得不償失。 4)晚上沒有觀賞球賽的話,翌日不妨早些起床,早上多做些帶氧運動。運動能令我們精神抖擻,減少日間工作時打瞌睡,亦能提升晚上睡眠質素。週末不妨找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踼場波,無論睇波還是踼波時,都會更加投入,相得益彰。 其實睡眠和睇波一樣,最重要的是質素,而非質量。五至六小時的熟睡比十小時的淺睡更能復原身體狀況,明白這個道理便知道該如何調教睡眠時間。最重要的是明白睇波只是娛樂,身體健康始終才是最重要。為了長遠將來可以睇多幾場球賽,不妨放棄睇少幾場較不吸引的球賽。世界盃會定期舉行。有健康的身體,下次球賽時又可開開心心再次觀賞!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鄭志樂 ![]() (連結)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或大便乾硬,或排便感覺欠暢的疾病。許多人視便秘為小毛病,其實它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是隱藏在人體內的「隱形殺手」,直接威脅健康及生命。 便秘可導致肛裂、痔瘡、黃褐斑、口臭、納差、腹脹等不適;亦可誘發腸道外的併發症,如腦卒中等;對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壓,屏氣使勁排便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發作;長期的便秘可使腸道細菌發酵而產生的致癌物質刺激腸黏膜上皮細胞,易誘發癌變。有的人經常服用瀉藥性通便藥,但開始雖可暫通大便,日久則易導致結腸黑變病,成為更頑固的便秘。 中醫藥對於便秘的治療有著良好的療效。但隨個體的不同,選用的治療方法亦有所不同。有因大便乾結為主的,治療宜選用火麻仁、鬱李仁、玄參等補水潤腸;有因乏力,排便無力為主的,治療宜選用黃芪、白術等補氣行舟,有因怕冷,大便堅澀難出者,治療選用肉蓯蓉、乾薑等補火生土,推動腸道的運行;有因腹脹甚,大便難出,治療則選用枳實、木香等以行氣導滯通便。 生活調理對於便秘的康復亦非常重要: ![]() 少人視低劑量阿士匹靈〈low dose aspirin〉為保護心臟及血管藥物,可預防心臟病及中風,認為日日如維他命般服用無妨。而且,阿士匹靈屬不需處方藥物,在藥房、超市、便利店均有出售,市民可沒醫生指示下,自行購買服用。 然而,檢視現有證據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日前作出以下忠告: 1. 現有證據不足支持普及應用阿士匹靈作為心臟病及中風的一級預防〈primary prevention〉。 所謂一級預防,就是預防從來沒有心臟病及中風人士患上心臟病或中風。因此,若你從沒患上述兩種病,亦沒令此兩種病出現風險增加的情況,如糖尿病或高血脂等,FDA並不建議服用阿士匹靈。因服用阿士匹靈的嚴重副作用,包括腦出血、腸胃出血等,可能得不償失。 2. 現有證據足以支持應用阿士匹靈作為心臟病或中風的二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 所謂二級預防,就是患上心臟病或中風後,預防心臟病或中風再發作或惡化。「患上心臟病」,不單指曾出現心肌梗塞,亦包括出現心絞痛或其他心臟病病徴,及曾接受冠動脈手術人士。患有可令心臟病或中風出現風險增加情況,如糖尿病或高血脂等人士,亦可包括在二級預防之內。如你屬此類,FDA建議你按醫生指示,服用低劑量阿士匹靈。 |
|
|
|
關於本站 |
關於站長謝謝查詢,稍後補充 !
|
聯絡我們 |
|
站長區 |
Copyright © 2013 醫訊站 Clinic24HK.Com. 版權所有 (欄位「醫療組織介紹」及其他連結版面資料除外) 歡迎轉載 (唯必須註明「資料引自 - 醫訊站: http://www.clinic24hk.com」+ 按此留言告知,敬請備悉,謝謝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