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疫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桿菌所引起的傳染病,可感染人類和動物。鼠疫通常是嚙齒動物的傳染病。 傳播途徑 鼠疫是由受感染動物(主要是嚙齒動物)身上的帶菌跳蚤經叮咬而傳播。人類的皮膚若有傷口,而與帶菌動物的體液或組織接觸,亦會感染到鼠疫。腺鼠疫通常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除了接觸受感染者淋巴結的膿液。肺鼠疫的傳染性極高,可透過吸入患者的飛沫於人與人之間傳播。 潛伏期 鼠疫的潛伏期通常為一至七天;而肺鼠疫一般為一至四天。 病徵 病人通常會發燒、頭痛及局部淋巴結脹大和疼痛,特別是環繞於腹股溝部位的淋巴結,此脹大的淋巴結稱為「淋巴結炎」。這是常見的鼠疫類型,又稱為腺鼠疫。當鼠疫桿菌侵入血液時,病情便發展成為敗血症鼠疫。若病菌散播至肺部,便會引發肺炎(即繼發性肺鼠疫)。患上肺鼠疫的病人會發高燒、發泠、咳出帶血的痰、呼吸困難;如不及早接受治理,病人可能很快便會死亡。患上這種最嚴重的類型的病人,具極高度的傳染性。吸入病人的飛沫可感染原發性肺鼠疫,在較罕見的情況下亦可引致咽鼠疫,而出現咽炎和頸淋巴線炎的病徵。 治理方法
病者須被隔離和服用適當的抗生素。 預防方法
0 評論
發表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