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鈎端螺旋體病是一種細菌性的疾病,可感染人類和動物。海外個案通常涉及於戶外工作或需要接觸動物的人士,如農夫、獸醫或渠務人員,參與戶外活動,如游泳、遠足、划艇、航海或垂釣的人士。 病原體 鈎端螺旋體病由鈎端螺旋體屬細菌引起,它們可獨立生存或寄居於動物宿主,包括牛、豬、馬、狗、老鼠及野生動物,此外,鈎端螺旋體亦常見於熱帶地區的水源、土地及淤泥中。 傳播途徑 人類可以透過皮膚接觸,從動物身上感染鈎端螺旋體病,特別是眼睛或鼻子的黏膜或有損破的皮膚。該病主要透過接觸受鈎端螺旋體污染的水或泥土傳播。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尿液和組織,或進食受污染的食水或食物亦會染病。鈎端螺旋體病一般不會於人與人之間傳播。 潛伏期
潛伏期由兩天至三十天不等,一般約為五至十四天。 病徵 病徵包括發高熱、頭痛、冷顫、肌肉疼痛和嘔吐,亦會有黄疸、紅眼、腹部痛楚、肚瀉或紅疹等徵狀。如果病人不及早接受治理,可能會出現腎臟功能受損、腦膜炎、肝臟功能衰竭和呼吸困難;有些罕見的例子更會導致死亡。病情一般可持續數天至三個星期不等,或甚更久。如不接受治理,病人需要數月才可康復。 治理方法 抗生素能有效治療這疾病。 預防方法
http://www.chp.gov.hk/tc/content/9/24/3056.html
0 評論
發表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