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士」即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是由一種冠狀病毒 (SARS-CoV) 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 潛伏期 「沙士」的症狀普遍在染病後兩日至七日內出現,但潛伏期可長達大約十日。 病徵 「沙士」的早期症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一般而言,患者起初會發燒 ( 體溫通常在攝氏 38 度或以上 ) 。其他症狀可包括發冷、顫抖、頭痛、疲倦或肌肉痛,有時還會出現肚瀉。病發初期,有些患者只有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狀,但數日後可能會有乾咳、呼吸困難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約 10% 病者的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至呼吸衰竭,並須接受深切治療。長者的症狀或會有較大的變化。 有多種測試方法可把引起「沙士」的冠狀病毒 (SARS-CoV) 檢驗出來。部份測試能從呼吸道分泌物及糞便等臨床樣本驗出「沙士」病毒。血清測試則能在病者病發後約十日,驗出所產生的冠狀病毒抗體。 傳播途徑
「沙士」主要透過人與人的近距離接觸傳播,尤其是通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噴出的呼吸道飛沫。當患者的飛沫附在周邊人士的口、鼻或眼睛黏膜上時,就有機會傳播「沙士」。如雙手觸摸被污染的物件表面再觸及口、鼻或眼睛時,亦有可能染病。 治理方法 醫療人員正研究有效的治療方法。 現時並無疫苗預防「沙士」。要減低感染及傳播「沙士」的風險,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建立良好的衞生習慣。 預防方法 保持良好個人衞生 1. 勤洗手: 以下情況要洗手: * 如需觸摸眼睛及口鼻,事前應洗手; * 處理食物及進食前要洗手; * 處理被糞便、呼吸道分泌物或其他體液弄污的物件後要洗手; * 如廁後要洗手; * 觸摸電梯扶手、升降機按鈕、門把手等公用物件之後要洗手。 正確洗手方法: * 開水喉洗濯雙手; * 加入梘液,用手擦出泡沫; * 最少用二十秒時間洗擦手指、指甲四周、手掌和手背,洗擦時切勿冲水; * 洗擦後,才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 * 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雙手; * 洗手後,避免直接接觸水龍頭;關上水龍頭時,可以用抹手紙包裹著水龍頭。 如沒有洗手設備,可用含 70-80% 酒精的消毒劑消毒雙手。 2. 經常帶備手帕或紙巾,打噴嚏或咳嗽時用其掩住口鼻,其後立即用梘液洗手。 3. 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或發燒的人士應戴上口罩,並及早求醫。 4. 用膳時要使用公筷和公匙,不要與人共享同一飯盒或飲料。 一些情況下,市民應佩戴口罩,例如: 1. 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發燒; 2. 照顧有呼吸道感染或發燒的病者; 3. 前往醫療單位或在這些地方工作。 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足夠休息、切勿吸煙。 保持良好環境衞生: 1. 保持家居清潔,每天以家用洗潔精及清水或 1比99 稀釋家用漂白水 ( 將 1 份家用漂白水加入 99 份清水內 ) 清潔家具及家居設施,其後用清水揩抹及抹乾。 2. 確保室內空氣流通: * 打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經常清洗冷氣機隔塵網。 3. 保持廁所清潔: * 用 1比99 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廁所,最少每日一次; * 使用廁所時要注意衞生: - 用過的廁紙要放進廁座內; - 沖廁前要蓋上廁座蓋板,避免污水濺出; - 沖廁; - 待沖廁水靜止後,才打開廁座蓋板; - 最理想是用浸透 1比99 稀釋家用漂白水的抹布揩抹廁座邊、廁板和廁蓋,再用清水揩抹,然後抹乾; - 用梘液徹底清洗雙手,再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雙手。 4. 保持廁所、排水口及喉管正常運作: * 定期清潔地台排水口; * 最少每星期一次把約半公升清水倒進每個地台排水口,以防止臭氣和昆蟲進入樓宇內; * 確保排水口及喉管沒有滲漏或阻塞;未經批准,切勿擅自將渠管改道;如隔氣彎管有損毀,或排水口發出臭味,應立即維修。 5. 切勿隨地吐痰或亂拋垃圾。 6. 確保樓梯、升降機、大堂、垃圾站、樓宇簷蓬、抽氣扇等公共設施定期清潔、消毒及維修保養。 7. 防治蟲鼠 – 妥善地存放食物及適當地處理垃圾,留意是否有蟲鼠滋生的跡象,當有需要時,安排消滅蟲鼠的工作。 http://www.chp.gov.hk/tc/content/9/24/47.html
0 評論
發表回覆。 |
|
|
關於本站 |
關於站長謝謝查詢,稍後補充 !
|
聯絡我們 |
|
站長區 |
Copyright © 2013 醫訊站 Clinic24HK.Com. 版權所有 (欄位「醫療組織介紹」及其他連結版面資料除外) 歡迎轉載 (唯必須註明「資料引自 - 醫訊站: http://www.clinic24hk.com」+ 按此留言告知,敬請備悉,謝謝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