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訊站 - 24小時及通宵診所 (中西醫 牙醫 脊醫 獸醫) 資訊平台
  • 首頁
  • 最新消息
  • COVID-19
  • 網站地圖
  • Web Design Tips
  • 醫管局
  • 衛生署
  • 最新消息
  • 西醫
    • 按「通宵」搜索
    • 按「假期」搜索 >
      • 私家醫生 >
        • 屯門
        • 元朗
        • 荃灣
        • 沙田
        • 西貢
        • 中西區
        • 大埔
        • 北區
        • 葵青
        • 離島
        • 東區
        • 南區
        • 灣仔
        • 九龍城
        • 觀塘
        • 深水埗
        • 油尖旺
        • 黃大仙
      • 醫訊通
    • 按「區域」搜索 >
      • 屯門
      • 元朗
      • 荃灣
      • 大埔
      • 沙田
      • 西貢
      • 北區
      • 葵青
      • 離島
      • 黃大仙
      • 油尖旺
      • 深水埗
      • 觀塘
      • 九龍城
      • 灣仔
      • 南區
      • 東區
      • 中西區
    • 按「專科」搜索
    • 按「性別」搜索
    • 按「醫院」搜索
  • 中醫
    • 按「區域」搜索
    • 按「專科」搜索
    • 按「性別」搜索
  • 牙醫
    • 按「通宵」搜索
    • 按「假期」搜索
    • 公眾假期牙醫
    • 按「區域」搜索 >
      • 沙田
      • 大埔
      • 荃灣
      • 屯門
      • 元朗
      • 黃大仙
    • 按「性別」搜索
    • 免費牙科診所
  • 外地醫療
    • 按「通宵」搜索
    • 中醫
    • 西醫
    • 牙醫
    • 獸醫
  • Pharmacy
  • Mannings
  • Watsons
  • 聘請外傭
    • 入境處規例
    • 勞工處規例 (權利 + 責任)
    • 外傭最新消息
  • Regulators
    • The Medical Council of Hong Kong
    • Chinese Medicine Council of Hong Kong
    • The Dental Council of Hong Kong
    • Veterinary Surgeons Board of Hong Kong
  • 租務
    • 免費慈善項目 >
      • 香港運動教學會 >
        • 動樂天地專欄 (蘋果)
      • 善本書
      • 關愛互聯
      • 自然協會
    • 本站捐贈項目 >
      • 重返校園計劃 (五餅二魚)
      • 助養兒童計劃 (世界宣明會)
      • 支援汶川地震 (港府基金)
      • 支援弱勢兒童 (台灣公益)
      • 中國教育助學 (苗圃行動)
      • 支援貓BB奶粉 (獨立義工Olausen Lisa)
      • 預防盲疾計劃 (奧比斯)
    • 合作伙伴
    • 贊助支持本站
  • 專題
    • 疫苗接種計劃 >
      • 兒童 (補種十三 13價) >
        • 參與醫生名單
  • Knowledge Base
    • Columns >
      • 醫管局 On-Line
      • 浸大中醫藥
      • 精神點擊
  • 獸醫
  • 寵物
  • 牙醫網
  • 活動
  • 專欄
  • 隨筆
  • 聯絡我們
  • 中醫網
  • 脊醫網
  • 家計會
  • 醫療百科
  • 醫護名人堂
  • 叻叻寵物逸事
  • 市場資訊
  • First Aid
  • 首頁
  • 最新消息
  • COVID-19
  • 網站地圖
  • Web Design Tips
  • 醫管局
  • 衛生署
  • 最新消息
  • 西醫
    • 按「通宵」搜索
    • 按「假期」搜索 >
      • 私家醫生 >
        • 屯門
        • 元朗
        • 荃灣
        • 沙田
        • 西貢
        • 中西區
        • 大埔
        • 北區
        • 葵青
        • 離島
        • 東區
        • 南區
        • 灣仔
        • 九龍城
        • 觀塘
        • 深水埗
        • 油尖旺
        • 黃大仙
      • 醫訊通
    • 按「區域」搜索 >
      • 屯門
      • 元朗
      • 荃灣
      • 大埔
      • 沙田
      • 西貢
      • 北區
      • 葵青
      • 離島
      • 黃大仙
      • 油尖旺
      • 深水埗
      • 觀塘
      • 九龍城
      • 灣仔
      • 南區
      • 東區
      • 中西區
    • 按「專科」搜索
    • 按「性別」搜索
    • 按「醫院」搜索
  • 中醫
    • 按「區域」搜索
    • 按「專科」搜索
    • 按「性別」搜索
  • 牙醫
    • 按「通宵」搜索
    • 按「假期」搜索
    • 公眾假期牙醫
    • 按「區域」搜索 >
      • 沙田
      • 大埔
      • 荃灣
      • 屯門
      • 元朗
      • 黃大仙
    • 按「性別」搜索
    • 免費牙科診所
  • 外地醫療
    • 按「通宵」搜索
    • 中醫
    • 西醫
    • 牙醫
    • 獸醫
  • Pharmacy
  • Mannings
  • Watsons
  • 聘請外傭
    • 入境處規例
    • 勞工處規例 (權利 + 責任)
    • 外傭最新消息
  • Regulators
    • The Medical Council of Hong Kong
    • Chinese Medicine Council of Hong Kong
    • The Dental Council of Hong Kong
    • Veterinary Surgeons Board of Hong Kong
  • 租務
    • 免費慈善項目 >
      • 香港運動教學會 >
        • 動樂天地專欄 (蘋果)
      • 善本書
      • 關愛互聯
      • 自然協會
    • 本站捐贈項目 >
      • 重返校園計劃 (五餅二魚)
      • 助養兒童計劃 (世界宣明會)
      • 支援汶川地震 (港府基金)
      • 支援弱勢兒童 (台灣公益)
      • 中國教育助學 (苗圃行動)
      • 支援貓BB奶粉 (獨立義工Olausen Lisa)
      • 預防盲疾計劃 (奧比斯)
    • 合作伙伴
    • 贊助支持本站
  • 專題
    • 疫苗接種計劃 >
      • 兒童 (補種十三 13價) >
        • 參與醫生名單
  • Knowledge Base
    • Columns >
      • 醫管局 On-Line
      • 浸大中醫藥
      • 精神點擊
  • 獸醫
  • 寵物
  • 牙醫網
  • 活動
  • 專欄
  • 隨筆
  • 聯絡我們
  • 中醫網
  • 脊醫網
  • 家計會
  • 醫療百科
  • 醫護名人堂
  • 叻叻寵物逸事
  • 市場資訊
  • First Aid

【歷經磨難】德州女生患小腦畸形  8年做6次手術無阻學醫夢 (扁桃體下疝畸形/腦部手術/中風/神經外科醫生/馬丁內斯/Dr.  Claudia Martinez in USA)...... !

29/5/2019

0 評論

 
Picture

深入瞭解
0 評論

當前位置:醫訊站 ▶名家醫療專欄 ▶健康與醫療

1/1/2018

0 評論

 
香港醫護專才,人才濟濟,本著醫者父母心的態度,透過各種渠道,分享相關健康知識,擴闊港人視野。本站本著同一理念,期望提供多一個讓網友/港人/其他朋友接觸醫療資訊的渠道,同時亦為相關媒體和醫療名家,提供免費增加曝光率/知名度機會,以收宣傳之效。特開此一專欄,收錄優質醫療名家的見解和心得。

相關版權歸有關醫療名家/團體所有。本站同時鼓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登入有關名家的專欄,以進一步了解更多醫護資訊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 評論

跳繩燒脂  較慢跑多

17/1/2014

0 評論

 
图片
市民冬天怕凍不想外出運動,不妨考慮在室內跳繩,也可消耗卡路里,踢走多餘脂肪。日本有研究表示,跳繩(圖)能夠消耗的卡路里,隨時比慢跑多,跳繩每小時可燃燒600至1,000卡路里,即等於每分鐘燃燒約10卡路里。此外,跳繩還可以提高心肺耐力,有助加強四肢肌肉靈敏度、改善身體平衡力。

專家教路指,市民應循序漸進練習跳繩,如初期每天跳繩五分鐘,其後每日增加一分鐘,讓身體逐漸適應長時間運動。

選擇長度適中的繩子、穿着避震較佳的波鞋;避免在硬地上跳繩,也是跳繩的竅門。跳動時,盡量用腳尖跳起,避免腳跟落地,也可預防腳部受傷。


深入瞭解
0 評論

薑黃素  護心抗氧化

17/1/2014

0 評論

 
图片
常見於咖喱(圖)、黃芥末及薑當中的薑黃素,原來有護心的神奇功效。日本筑波大學一項小型研究,安排32名婦女進行分組研究,分別定期進食有薑黃素的食物、進行有氧運動,以及為對照組。最後發現,進食薑黃素及有運動習慣兩個組別的人士,其血管內皮功能,包括血液運行情況均有改善。

薑黃素好處多多,包括抗氧化、抑制發炎及改善消化系統等。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公斤體重可攝取不多於3毫克的薑黃素,每日攝取上限應在200毫克內。

美國也曾有研究指出,薑黃素可減少實驗老鼠的脂肪,令牠們的血糖和膽固醇水平下降,相信可預防代謝疾病。


深入瞭解
0 評論

肌肉鍛煉  防糖尿病

17/1/2014

0 評論

 
图片
女性進行肌肉鍛煉運動,強化肌肉力量,有助減低患糖尿病的風險。美國哈佛大學有研究調查當地近10萬名、36至81歲的女醫護人員,了解她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如有否做運動、日常進行哪些運動。追蹤期長達八年。

結果發現,經常舉重(圖)、做肌肉鍛煉動作的女性,她們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低。其中每星期進行150分鐘或以上帶氧運動和一小時肌力訓練組別,比較少運動人士,患糖尿病的風險低33%。

專家指,醫學界已知均衡飲食和勤運動有助預防糖尿病,但原來除了帶氧運動外,肌力訓練也有防病作用,建議成人每星期至少做進行兩次肌肉鍛煉運動。


深入瞭解
0 評論

止痛藥  不影響母乳

17/1/2014

0 評論

 
图片
孕婦開刀分娩屬大手術,傷口比自然分娩的外陰傷口大,可長達6至7厘米,至少約7至10日才埋口,但有不少產婦因餵哺母乳而忌諱服用止痛藥,影響產後的活動能力,增加血管栓塞的風險。

張煜棠醫生解釋,部份產婦怕藥物有副作用,尤其擔心會影響母乳的質素,寧願全日「忍痛唔郁」,也拒絕服用止痛藥。他糾正指,止痛藥對產婦十分安全,不會影響母乳餵哺,故服藥後可如常餵哺母乳。一般情況下,醫生會讓產婦在分娩後服止痛藥兩至三日,產婦不用「死忍」。

婦女在懷孕及產後,血液比常人較易凝固,增加血塊形成,甚至血管栓塞的風險。故婦女產後不宜全日「瞓床」,應嘗試坐及郁動,例如在家內慢慢走路或散步,加強身體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

張醫生過往曾在加拿大的醫院工作,當地鼓勵選擇順產的產婦,於產後翌日提早活動。他說:「產婦提早活動,雖然對傷口痊癒冇大幫助,但可以令情緒好啲、個人精神啲,減低血管栓塞風險。」


深入瞭解
0 評論

脾臟  亦會有宮外孕

17/1/2014

0 評論

 
图片
輸卵管出現宮外孕,為本港比較常見的一種宮外孕問題,發病率介乎3%至5%。輸卵管曾進行手術如曾做結紮手術、曾因盆腔發炎致輸卵管部份閉塞的女性,出現有關宮外孕的風險也比正常女性高。

進行人工輔助生育(IVF)的女性,也可能出現輸卵管宮外孕,懷疑與將胚胎植入身體的過程有關。除輸卵管宮外孕外,體內其他位置也可以出現宮外孕,包括卵巢、腹腔膜、子宮頸等,甚至脾臟,但極為罕見。大部份原因不明,令人防不勝防。

以張煜棠醫生工作的公立醫院為例,每年整體接獲約60至80宗涉及不同宮外孕的病人個案。

醫學界暫時並無數據指宮外孕與孕婦年紀大有關。但過往曾出現輸卵管宮外孕的女性,日後再次有宮外孕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故曾發生宮外孕的婦女,日後如懷疑有孕,應及早求醫和進行檢查。


深入瞭解
0 評論

子宮疤痕  無法消除

17/1/2014

0 評論

 
图片
孕婦選擇開刀產子,子宮留下的疤痕,是造成日後宮外孕的關鍵。惟現時醫學界沒有方法可消除子宮的疤痕,臨床顯示孕婦出現疤痕妊娠後,日後可成功誕下胎兒的機會相對較低。

婦產科醫生張煜棠指出,暫無研究分析婦女出現疤痕妊娠後,未來成功懷孕的機會有多少,令不少受影響的孕婦十分憂慮,擔心日後不能正常懷孕。雖然文獻有記載受影響孕婦日後可再懷孕產子,但他在臨床經驗上,未有見過成功誕下胎兒的個案。

即使能成功懷孕,子宮疤痕周圍的肌肉都會較弱,若懷胎或有爆裂的風險,令不少人猶豫應否再嘗試懷孕。他說:「曾經疤痕妊娠嘅婦女,都會好擔心懷孕定唔懷孕好。憂慮子宮疤痕個位係咪好弱?會唔會影響胎兒發育?」


深入瞭解
0 評論

開刀生B 易宮外孕

17/1/2014

0 評論

 
图片
不少孕婦因怕痛選擇開刀分娩,但要提防日後有宮外孕風險。原來因開刀分娩而在子宮肌肉留下的疤痕,日後再懷孕的話,胚胎有可能錯誤地在疤痕上着床,而不是在子宮腔內,導致宮外孕。公立醫院醫生發現這類稱為「疤痕妊娠」的個案近年有所上升,相信與剖腹分娩個案增加有關,提醒孕婦選擇開刀前衡量利弊。

婦產科醫生張煜棠解釋,剖腹分娩的產婦,子宮肌肉留有疤痕,日後若懷孕,胚胎組織有可能錯誤在疤痕位置着床,而並非正常在子宮腔內着床。此種與開刀產子有關的宮外孕,稱為「疤痕妊娠」(Caesarean Scar Ectopic Pregnancy)。海外文獻指,每300至400名曾開刀產子的孕婦,有一人會有出現疤痕妊娠。

公院每年逾20宗

他表示,隨着開刀產子風氣普及,公院接獲的相關宮外孕個案也增加,「依家婦女雖然最多生一至兩個,但都應該知道開刀生BB,長遠有疤痕妊娠嘅風險」。

張煜棠工作的公立醫院於2006年至去年中,累積接獲19名孕婦因疤痕妊娠,須取出宮外孕的胚胎組織的個案。當中2010年最多有五名孕婦患此種宮外孕,推算全港公院每年平均約有20多宗疤痕妊娠個案。


深入瞭解
0 評論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